close

  央廣網北京11月6日消息(記者沈靜文 山東台記者賈曉菲)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直徑僅有2到4毫米、身價卻高達萬元的小小支架,最近再度遭遇臨床濫用的質疑。今年8月到10月,擁有全國最多優質醫療資源的北京市一度啟動為期3個月的專項檢查,以“規範大型設備和高值耗材的使用”,減少“醫療機構靠‘開大檢查’牟利的情況”,在“高值耗材”名單中,心臟支架首當其衝。小小支架,是否頻頻被濫用?從生產到使用,究竟有多少環節?
  年過七旬的王娟坐在記者對面講話時明顯有些氣喘:
  王娟:安了人以後總覺得有個東西,一個思想負擔,走路也不敢走了,光怕那個東西跑了。
  四年前的一天,王娟因勞力型心絞痛到北京某大型醫院就診。檢查完,醫生建議在冠狀動脈內安裝支架進行治療。鑒於醫生說的“情況緊急”,她決定立刻接受手術。一個多小時後,她的體內多了兩個支架。
  但僅僅過了一年零兩個月,王娟又因心臟問題急診入院。這次的心臟造影結果顯示,兩個支架堵塞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王娟這時才知道,一年前做支架手術時她的冠狀動脈某一段僅僅狹窄50%,是心絞痛中比較輕的一種,藥物治療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根本不用安裝支架。
  王娟:那時候也挺盲目的,讓安就安了,現在很後悔。
  據中國醫療外科植入專業委員會數據,2000年我國心臟介入手術的數量是2萬例,到2011年達到了40.8萬例,增長近20倍。其中有相當部分患者都像王娟一樣,稀里糊塗被“忽悠”著就上了支架。一名三甲醫院的心內科主任醫師坦言,在日常的心臟介入治療中,介乎“手術”和“無需手術”之間的情況,很多。
  醫生:一般的主要是有癥狀的一些冠心病病人,有心絞痛、心肌梗死這樣的病號,一般的冠心病變狹窄程度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一般考慮介入治療。如果病人沒有癥狀,狹窄程度也不重,一般的藥物治療就可以,或者是採取生活方式干預再加藥物治療。
  支架不是包治百病,更不是一勞永逸,醫生之所以趨之若鶩,或與支架的高昂價格有關。有報道稱,一個國產的心臟支架,出廠價不過3000元,到了醫院搖身變成2.7萬元;一個進口的心臟支架,到岸價是6000元,可是到醫院就變成了3.8萬元。一名代理商解釋,每一個流通環節都有兩成左右的加價,再加上配送費、開票費、醫生回扣和醫院的返點,醫用耗材的溢價通常是5倍,心臟支架的溢價程度最高峰能達到出廠價的8至9倍。
  據衛生部門此前發佈規定,醫療機構臨床應用裸支架比例不得低於臨床應用冠狀動脈支架總數的20%,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需置入支架數超過3個,需經本機構心臟外科會診醫師會診同意後方可實施。但是,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長胡大一表示,據他觀察,這個規定並沒有得到落實。
  胡大一:這個提法是有了,但是這個監管的措施不到位,沒有人真正去監測。我看到,3個以上的支架還是在繼續做。  (原標題:心臟支架暴利引吐槽 從購買到安裝溢價翻幾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s57nseie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